塑健康心灵,成勤朴少年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2018——2021年)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促进中小学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提高我校教师、学生、家长心理素质,特制定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国家方针政策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立足教育,重在指导,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二、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的心理素质,充分挖掘潜能,培养师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打造“勤朴”师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做勤朴阳光少年。
(二)内容
1、发展性教育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心理教育为主,包括个性品质、自我认识、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品质、环境适应、品德心理、学习心理、青春期心理、交往心理、亲子教育、生命教育、智力开发、社会适应等,其中个性品质、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培养、学习心理是核心内容,各个年级学生均需进行教育。不同年级侧重不同的教育内容,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心理特点,侧重不同的教育内容。
(1)帮助学生培养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提高学习兴趣、动机和自觉性;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分析能力。
(2)帮助学生培养集体观念、良好的人际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个性品质。
(3)帮助学生塑造乐观、向上、自信、诚实的心理品质。
2、学科渗透教育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康心理的有效渠道,各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和相关教学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补救性教育内容
补救性教育主要面对少数出现情绪障碍、退缩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和人格偏差等问题的学生。补救性教育内容主要有:自我意识偏差、情绪障碍、人际关系不良、青春期心理问题、个性偏差与人格障碍、学习困难、学习与考试焦虑、学校适应障碍、问题行为(包括攻击型问题行为和退缩型问题行为)、神经症(包括恐惧症、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心理危机干预等。
三、途径和方法
(一)途径
1、在班级工作中开展。各班级把“营造勤朴特色班级文化”作为班级建设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求,努力营造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生态环境。
2018—2019年,探索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能力的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形式。可利用班会、综合实践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2019—2021年,初步形成以班主任心理辅导活动课、专兼职心理老师心理活动课、心理教育健康讲座为主要形式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2018—2019年,对全体教师进行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培训与自我学习。(怎样把心理学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2019—2020年,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寻找各科教学中的心理训练对应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0—2021年,教师能根据学生的需要,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心理学技术,并形成心理学应用的教学案例,优秀案例。
3.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
2018—2019年,完善心理咨询室并进一步加强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学校心理咨询室对本校学生或家长提供免费个体咨询。
2019—2020年,按照上级相关标准逐步完善心理辅导室(团体活动室),学校心理辅导室对本校学生或家长提供免费团体辅导。
2020—2021年,心理咨询室保持市级评比标准并向更高目标努力。
4、家庭教育中延伸
2018—2019年,利用家长学校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等讲座。
2019—2021年,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工作的常态与抓手。
5、在团队活动中培养
以学生中心为核心,在学校范围内开展各种课内外心理健康教育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
2018—2019年,通过广播、电视、橱窗、信箱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2019—2020年,创设适合本校特点的一些教育月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教育月体验活动种提升心理素质。
2020—2021年,初步形成学校的特色教育月体验活动模式,营造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二)方法或形式
通过建立心理档案、健康小报、心灵广播站、心理咨询信箱、心理训练、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组织实施
(一)建立领导机构
人员 |
姓名 |
职务 |
职责 |
组长 |
吴根华 |
校长 |
全面负责计划、部署、协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副组长 |
金彩凤 |
德育教导 |
具体组织开展学校各项心理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等。 |
王来文 |
分管德育副校长 |
||
组员 |
胡振席 |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
具体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学生个别疏导、团体咨询等各项活动。 |
张舒敏 |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
具体负责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等工作,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
|
季劼 |
少先队辅导员 |
具体负责具体负责学生活动开展。 |
|
蒋伟国 |
保障室主任 |
后勤保障、物资配备等 |
(二)加强师资培训
(1)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着重保证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学习培训的需要。
(2)建立以班主任为骨干,全体课任教师参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3)成立发展性心理辅导团体,充分利用学校及社会优质心理教育资源,为本校的师生心理需求提供菜单式讲座和服务。
(三)建立制度体系
进一步完善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岗位职责制度、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评估制度。
(四)确保经费投入
学校计划投入各种必需经费(含师资培训费、资料费、办公费及其它辅助资金等项目),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常开展。
五、评价与奖惩
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各项活动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内容,对不能积极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因工作失误,导致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恶性事件的教师,三年内不予评优评先,并取消相应的荣誉称号。
2.实施学校心理咨询室和辅导室的评估工作,每年组织一次评估工作。
3.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表彰活动。定期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举行优秀心理活动课、心理调查报告和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选等。
四、条件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发展也离不开硬件的保障。结合我校的基本情况,在硬件方面尽力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进行配备,努力解决困难。再次,设定专款专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主要用于购买心理测量服务、更新维护心理档案信息平台、支付教师各项培训费、组织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活动、购买专业书籍、制作宣传材料等等。
朱家角小学
2018.09